鹅卵石臻于完美,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所致。
自古有云:“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刚。之所以能循环不息,是因为具备了柔弱的特质。“、”“柔中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前一篇我们拆解了教你如何在说“好“话的基础上,说”妙“话。明白了好话是妙话的基础,妙话是好话的敏瑞体现。今天,为大家继续拆解《教你如何既会说”硬“话,又会说”软“话》
一、教你如何说“硬”话——刚中有柔说服术国
蜀诸葛亮在《将苑》中写道:“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
诸葛亮进行了正反两方面论述,说明“纯柔”和“纯刚”都不行,必须刚柔相济。在咱们传统观念上,武将都是刚强的男子汉、大丈夫,似乎和“柔”不沾边。但是,只讲“柔能克刚”是片面的,一员合格的将领,要依据需要,该刚时就要坚强无比;该柔时,可以委曲求全;要刚柔适度,要善于审时度势,恰当应对。这不只是一员合格的将领,甚至是一个普通人,为人处世,要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学会刚柔相济,刚柔适度。这篇文章不仅是论述了将领的修养,实则还论述为人处事的策略和如何执行的方法。
1、先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
某处李某,为了稿源短缺问题费尽了脑筋。尽管处内每名同志都联系几个市州,分工负责催报素材和编发基础信息,但一有重要或紧急任务,这项工作就必然受到影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段时间下来,信息编报有了不少欠账。李某很着急,挨个向同事催要信息,话说得很硬,言必称“一定”“必须”,但收效甚微。这些情况,处长王某都看在眼里,他对李某说:“工作上遇到难题,首先要看是不是制度机制有问题,如果不是,那就是工作方法出了问题。要学会说软话、办硬事,而不是说硬话、办软事。”李某似懂非懂,但随后的一件事让他茅塞顿开。
“七一”,李某承担了一项重要任务:带领三名这一年抗震救灾的英雄模范在北京接受隆重表彰。次日按计划乘机返回,省委领导还等着接见他们并座谈。在首都机场安检时,其中一位村支书被告知身份证没有及时更换二代不能正常登机。李某发现此身份证件有效期截止到6月30日——刚过期两天,有点哭笑不得。他急忙和机场工作人员协商,但对方坚持要求提供户籍所在地的身份证明。时间非常紧张,李某的脑海中一下闪过“说软话、办硬事”这句话。他冷静下来,稳定了一下情绪。等气氛有所缓和后,李某向工作人员真诚表达了歉意,为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点赞,同时,耐心讲述了这位村支书的先进事迹和当天的工作需要,并拿出表彰的证书证明自己的说法。机场工作人员被感动了,经请示机场领导,同意他们登机。登机后,李某又向空乘人员解释了未能及时登机的原因,空乘人员通过广播向乘客说明情况后,机舱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段经历让李某初步理解到“说软话、办硬事”的深意。回到单位他在请示处长王某之后,立即着手和同事们一起研究信息编报工作,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认真完善制度,增加了考核和奖惩的内容,对工作任务做了具体量化。之后,他每月初都与大家商量信息选题,下发各市州征集素材。平常工作中,他注意对内做好统筹调度,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实在忙不过来的同事提供帮助、及时补台。信息编报工作很快就有了起色。这让他工作和学习中深刻体会到:
说软话,并非无原则、和稀泥,而是为了办硬事、办成事。在沟通协调时坦诚相见,摆正位置,把握分寸,换位思考,以心换心的方式赢得理解和支持。其次,光有热情远远不够,必须把工作中的“热运行”和“冷思考”结合起来,在缺乏工作权威的前提下“硬协调,很容易以工作的热情“灼伤”对方,引发对立情绪,效果适得其反。要保持头脑冷静、心态平和,把热情隐含于缜密分析和耐心沟通之中,才能更好地研究解决问题之道;另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尊重,从而做到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说软话,遇事谦虚谨慎,将心比心,不仅有利于完成手头的事情,还有利于大家在相互配合中加深彼此间理解,形成凝聚力。
李某在说服别人先说服自己过程中,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且获得了政治、道德、社交和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完善和修养。
2、在对于听者适合的水平上谈话
不同人不同的文化素养,理解和分析能力也不同。在说服人时,我们一定要用平等的语气、简单的语言说出关键性问题,直指要害,让人一听就懂。
例1、一对夫妻吵架,妻子几天不理他,也不给他做饭吃。一天晚上,丈夫故意半夜醒来,折腾出很大动静,妻子受不了怒到:“你神精病啊?”丈夫说:“我刚才做了一个噩梦,跟你有关。”妻子一听与自己有关,就很好奇。“我梦到,咱俩在江边散步,突然下起了暴雨。我们没有伞,我就背着你跑。江边路特别滑,我一下子被绊倒了。我的心一下子被摔了出来。我想,我的心被摔出来了的话,我会S的。于是,我就赶快把心往回装,这时候,我看到我的心上写了三个字,是你的名字。”妻子听了以后心花怒放,再也不和丈夫生气了。懂得巧妙沟通,用平等的方式讲故事,就连吵架都转瞬变成浪漫的事情了。
例2、有一个儿童,他问到:“爸爸,北方是什么样子?像冰淇淋吗?会融化吗?”“嗯嗯,你说得很对,像极了。会融化。”他爸爸答到。“融化以后流到哪里去呢?”“流到南极洲去,又冻起来了。那样的话,你吃冰淇淋就方便了。”爸爸把他抱了起来,指了指他的小嘴,然后做个馋猫脸。孩子大笑起来。实际上他已经忘记了提过什么问题了,而只记得爸爸跟他做了个游戏,他和爸爸度过了一个开心时刻。以孩子的语气和他平等勾通,是人生最纯洁幸福的事。
二、教你说“软”话——绵里藏针说服术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巴·亨·利德尔(英)
1、避实就虚。
在现实交际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可以直言相告的,而缄默不答有时又失礼仪。那么怎样才能既避免无礼又适当保护自己的隐私呢?可以用迂回术,不正面回答你的问题,而是大谈我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白岩松做主持人时,接受采访,问他你收入有多少?对于这个敏感的话题,他显然不好直接回答,而是迂回开了,他是这样回答的:“有一点,不管挣得有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还是怎么样,但是我心里会经常有一些不安。 这种不安不是来自钱很多,而是当你做了很多节目,你看别人的时候,会发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会有人经常把几毛钱当成平常花钱的标准,我觉得无论收入高还是不高的朋友,面对这些朋友时,心中都会有一些不安。 “ 白岩松的回答令人叫绝,他没有谈自己的收入,却谈了在面对北京低收入群体时的感触,显示出对他人的关注和同情,既回避了实质性的问题,又保护了自己的隐私。
2、欲擒故纵。
在有些时候,当你的要求被别人拒绝时,不妨采用欲擒故纵的方法,迂回绕开当时的话题,与对方巧妙周旋,然后再相机行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次,著名足球评论员黄健翔采访荷兰球星古力特,刚开始交谈对方便拒绝了他,谈话陷入了僵局,怎么办呢?请看黄健翔如何继续 :
黄:“您误会了,我不是想采访您。”
古:“那么,你要做什么?”
黄:“我只是想向您祝福,您看我手中这摞信,都是喜欢您的球迷写给您的,这些信中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向您祝福。”
古:“中国球迷真让我感动。” 黄:“ 那么,我能不能代表中国球迷向您几个问题? ”
古:“当然可以。”
黄健翔聪明地迂回,绕开了对方不愿触及的话题,以自己的诚恳争取到和对方说话的机会,打动对方,转过了山路十八道弯,再回到起点,顺利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生活中,有时所面对的问题,就像在打球,为了防止别人进攻而进攻,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看似攻击性的战略,实际是防守;而有时为了进攻而防守,看似防守性的战略,实际是为了攻击而做准备。
以上为大家分享的是刚中有柔,柔中带刚的说服术,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这都是做人的技巧和慧心,但无论是怎样的智慧,都离不开爱人之智。超级情商、高智慧在这本书里,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