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我有个朋友托我咨询你个问题。”
周日午后,太阳光依旧没能穿过厚厚的云层,今日最高温13℃。
我吸溜一口馄饨汤抄起手机,大铭的头像右上角多了一个红色小点。
#不打码场景还原1
——————————————————————————————
勃起功能障碍( , ED)指男性不能持续获得和维持足够的阴茎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文献报道的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约为52%,且ED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均随年龄增长存在加重趋势。
导致ED的原因多种多样,任何能够作用于勃起反应通路的因素均可能对勃起功能造成损害,这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心血管疾病、各类中枢及外周神经损伤、先天发育及后天外伤造成的阴茎畸形、激素水平紊乱及精神心理状态异常等。据此,ED又可大致分为器质性、心理性和混合性三种,其中混合性更为多见。
近年来由于性健康教育的不断推进,人群对性生理健康的了解不断加深,同时也造成了部分男性可能由于对疾病本身认识有限而依据自身在性生活中的表现情况给自己贴上ED的标签,并因此增加心理负担,反而进一步诱发或加重ED症状。因此,了解ED的相关知识非常有必要,今天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心理性ED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心理性ED的诊断:
心理因素是导致心理性ED的主要原因,因此这类患者常常伴有精神心理创伤史,如焦虑、抑郁、恐惧及精神压力较大等。
夜间勃起功能检测(NPTR)是鉴别心理性ED和器质性ED的有效手段,患者佩戴NPTR测量仪器后入睡,仪器自动记录睡眠过程中的阴茎自发勃起状况,根据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指南,如在连续两晚的检测中,单次阴茎头部勃起硬度超过60%的时间达到或大于10分钟,则认为勃起功能正常,可考虑诊断心理性ED。
其他检查手段,包括阴茎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试验和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可作为评价阴茎血管系统是否正常的依据。包括阴茎电生理检查等亦可为阴茎自主神经功能和海绵体平滑肌功能评价提供依据。
此外,诊断心理性ED须同时排除能够诱发器质性ED的一系列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及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等。同时,还需要排除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的药物服用史。
心理性ED的治疗:
ED本身是一种同时影响生理和心理的慢性疾病,因此治疗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教育程度、社会背景等因素,有针对性地治疗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心理疏导是治疗心理性ED的重要手段。由于心理性ED患者本身存在由于性生活不和谐导致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下降等心理问题,因此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和咨询解答有助于其性功能的恢复。
针对这部分患者的心理疏导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了解心理性ED的成因;2、消除或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精神状态;3、通过性生活指导,引导夫妻双方充分沟通、树立信心并鼓励双方多做尝试。
除心理疏导外,药物治疗能够增强患者勃起信心,有助于消除性生活过程中由于担心勃起不佳造成的心理负担。
目前最为常用的促勃起药物为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这类药物包括西地那非、他达拉非和伐地那非,其中万艾可(枸橼酸西地那非)的应用较为广泛,口服后在性刺激状态下能够诱发有效勃起,对ED患者的总体有效率可达80%,一般在性交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口服,可有效辅助勃起实现。
此外,还可以通过性生活前进行海绵体内血管活性物质注射(ICI)辅助勃起。目前较为常用的药物包括前列地尔、罂粟碱和酚妥拉明。临床上常联合给药,上述三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有效率可达92%。
另外,经尿道给予促勃起物质(如前列腺素E1)、或使用真空勃起装置(VED)均有助于勃起的实现。
综上,治疗心理性ED的关键在于准确评估ED症状,在排除基础病理因素后,主要通过心理疏导协助患者增加对疾病本身的了解,同时通过对夫妻双方的健康辅导通过增进双方了解、促进双方交流恢复患者自信。最后,可通过临床药物或辅助器械干预促进阴茎勃起的实现,最终达到心理性ED的症状改善,促进夫妻健康、和谐性生活的实现。
——————————————————————————————————
#不打码场景还原2
#不打码场景还原3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