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是肾内产生由结晶成分和有机基质组成的石状物。结石大多数位于肾盏和肾盂,随着结石的下移,可停留在输尿管和膀胱。

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南方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20-50岁之间。男性血浆内睾丸素水平高,使体内草酸盐产生比女性增多,容易形成结石。女性尿中枸椽酸含量比男性高,是抑制结石形成的因素。

肾结石的主要症状就是肾绞痛,通俗来说就是肾脏的体表投影位置区域发生疼痛,这种疼痛一般发生在夜间或者凌晨,痛起来难以忍受,在床上或地上打滚,浑身出冷汗,一点儿也不夸张。有些人还会向腹股沟附近放射,引起这些地方也出现疼痛症状。同时也会出现尿血,少尿,尿痛等症状。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在祖国医学中可分属于“沙石淋”,“腰痛”,“尿血”等证范畴。

《金匮要略》:“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所谓“小便如粟状”,即有尿中排出结石,如粟粒之意。

《外台秘要》描述的更为详尽:“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溺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砂石从小便道出,甚则塞痛,仓闷绝。”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肾结石的经典方剂:八正散

药物组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甘草、木通、大黄、灯芯草

八正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清热利尿通淋:木通、车前子

木通在这里用的都川木通,并非关木通,因此可放心使用。

木通苦寒清利,上清心火,下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它是通淋的要药 。

车前子,一般都是炒用。干寒滑利,清热利尿通淋,为治疗湿热下注,热结膀胱所致的小便淋沥涩痛之常用药。

这味药非常常见,在田间地头,道路的两侧,你仔细寻找都能看到它。

这两味药常常相须为用,合用之后清热利尿通淋之力增强。

利尿通淋止痛:瞿麦、萹蓄、滑石

瞿麦、萹蓄常相须为用,苦寒清利,对于热淋,石淋,血淋均有疗效。

瞿麦还能破血通经,对于瘀血引起的闭经可考虑选用。

萹蓄还能够杀虫止痒,像蛔虫病,蛲虫病,湿疹等可考虑选用。

滑石为治疗湿热淋痛之良药,还能清洁暑热,外用还可治疗湿疹、湿疮。

通淋止痛:大黄、山栀子、灯芯草

大黄是一味泻下药,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苦、寒,归脾、胃、大肠经。泄降行散,既泻热通肠,化瘀止痛,又兼利小便。使湿热从大便而去。

山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对于淋证涩痛有一定疗效。

灯心草:灯心草是一味利水渗湿药,具有清心火,利小便的功效。

甘淡渗利,微寒能清,入心、肺、小肠经。既清利湿热而通淋,又清心与小肠火而除烦,常用于治热淋常用药。

最后再说一说甘草,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很多药方中都有这味药。它主要调和药性,起到“和事佬”的作用,使药物药性整体不至于太偏寒凉或温热。

整张方子诸药合用,苦寒清泄通利,共奏清热、利尿、通淋之功。对于湿热引起热淋涩痛效果更佳。不过在临床应用中可以随症加减,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等化石通淋药可配伍应用。

肾结石比较大,还可考虑碎石,但是这治标不治本,结石是比较容易复发的疾病之一,在日常生活中饮食习惯也需要格外注意,碎石之后也建议必要时服用中药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治再次复发。